

對於“拔罐療法”之認識(三)
拔罐出痧的顏色及形狀可用來判斷病位、病機,病情輕重等。如痧色鮮紅,顏色相對淺淡,點狀分佈,多為表證,病情相對輕;若痧色暗紅,量多,點大成塊或成斑片狀,為裡證,病情重,病程長;血瘀愈明顯,出痧速度愈快;血瘀時間愈久,痧色愈深暗;痧色由暗轉紅,斑塊轉點狀,則病情變淺,反之加劇。...


對於“拔罐療法”之認識(二)
拔罐究竟是補法亦或是瀉法?這要取決於對疾病正邪變化認識及拔罐產生的作用而論,我們知道疾病是正邪相爭的過程,治療總原則就是扶正祛邪。若以拔罐而言,刺激輕柔,作用時間短,起興奮作用,屬於補,為扶正;吸拔力重,作用時間長,抑制生理功能,屬於瀉,則為祛邪。拔罐可以發揮補益的作用,亦...


對於“拔罐療法”之認識(一)
臨床上常有患者詢問“拔罐療法”相關事宜,甚則也鬧出不少笑話。譬如還未問診,先要求拔罐,但卻對拔罐目的為何全然不知;亦或是聽過見過,但對其功效,適用範圍,具體操作手法懵懵懂懂,誤以為拔罐治百病,或則只療痛症。鑑於大家的疑惑,故寫此文,簡要介紹下“拔罐療法“,包括其歷史發展、治...


中醫對痰飲的認識
痰飲這個話題可謂老生常談,無論是學術性文章探討,亦或對大眾保健養生宣講,相關內容多次提及,甚則歷代醫家亦著書立說,各抒己見。痰飲在中醫概念中既為某些繼發病之病因、病機,又可作證候,影響廣泛。平素大家常講“痰濕”屬痰飲範疇。...


花澗雲深去(二)—對中藥“蓮”的認識
白露已過,秋意不濃,近日香港天氣雖褪去長夏的燜熱,但有時日間乾裂炙辣的陽光讓人分不清季節變換,也只有早晚吹到絲絲略挾涼意的秋風,才知何為“白露凋花花不殘,涼風吹葉葉初乾”(出自白居易《衰荷》)。新冠疫情期間曾勤力於行山認藥,對嶺南植物、藥物產生濃厚興趣,亦陶醉於美好的香港自...


對於幾種胞瞼眼病的中醫治療淺述
近期多見些病人因目疾求診,包括胞瞼、兩眥、白睛等疾病,均為常見、高發眼病,遂想介紹幾種常見眼病之認識及中醫治療,述之以書,芻蕘之見。 眼作為五官之一,發病除因外傷、先天、衰老等因素,中醫認為同人體內機能失調,即氣血陰陽失衡關聯密切。或為六淫邪氣乘虛而入,或為...


對方劑運用之認識(三)
藥量是藥物在方中藥力大小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,兩首方劑藥物相同,藥量不同,也必然導致配伍關係及君臣佐使相應變化,遂功用、主治各有所異。如小承氣湯與厚朴三物湯均由大黃、厚朴、枳實組成。小承氣湯以大黃四兩為君,攻下熱結,治陽明裹熱結實證,大便秘結,胸腹痞滿為主;厚朴三物湯以 ...


對方劑運用之認識(二)
一方主藥為君,針對主病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,非僅一味,藥力居首。輔助君藥加強主治作用或治兼病兼證為臣藥,藥力小於君藥。佐為佐助之意,協助君臣,制約方中峻烈或毒副之性,或返佐之用為佐藥,藥力再小於臣藥。使藥為引經藥,或作調和之用,用量輕,藥力最小。...


對方劑運用之認識(一)
臨證常聞患者云“醫師開的中藥如何…或涼或熱;我虛不受補,不耐燥熱之藥”諸如此言。其實患者真正服用是方劑,雖見各味中藥羅列,但是在辯證審因、確定治法後,遵循組方原則,選擇適宜的藥物,明確用量並酌定劑型、用法而成的藥物配伍組合。徐靈胎曰:“慾治病者必先識病之名,能識病名而後求其...


中醫抗疫簡談
當下疫情肆虐,確診者驟升,短時內情況不容樂觀,相信坊間眾多位中醫師已為市民獻計獻策,譬如介紹或提供扶正解表抗疫藥包及中成藥,甚至感染新冠未能及時入院治療後可居家暫服的中藥等等,筆者亦想為廣大市民提供相關中醫藥知識,希冀為此次抗疫略盡綿力。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