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針刺療法”兩三知
- 范蕊博士
- Jul 3, 2020
- 3 min read
Updated: Feb 10


當今社會,針灸療法已愈來愈廣泛被大眾所熟知接受,特別是針藥結合治療,對多種疾病均有較好療效。這篇文章,主要圍繞針灸療法中的“針”,講講令患者們困惑的問題,這也是我在臨床常常被患者請問到的。
針灸療法包括“針”同“灸”,“針”即針刺,僅用細細的金屬針,現均為不鏽鋼,無任何藥物,刺於肢體或頭部的穴位;“灸”一般用艾條或艾柱,點燃後熏烤穴位或一定部位,也稱“艾灸”。但現在人們常稱“針”法為針灸,這只是語言習慣,“灸”我們暫不討論,先講“針”。
針灸易學而難精,傳統穴位就幾百個,常用也不過幾十,某些如足三里,三陰交,合谷,外關,人中等穴,有一定中醫學常識的民眾也能娓娓道來,但為何有人扎就有效果,有人就無效,有的醫師好似草船借箭由頭至腳將病人針成刺猬,但依然無效,有的僅僅幾支針卻可療疾,這其中還是有很深的學問。談到針灸,不能離開經絡,經絡並非西醫的神經和血管,它看不見也摸不著,有患者以為針灸可以治痛證,比如坐骨神經痛,腰痛,落枕,是針在神經上,拔針時見到有出血,那是因為針在血管裡。其實這是錯誤的,反而,針卻可以避開神經和血管,它治療神經性的疼痛,絕不是針在神經上,見到的出血可能是針碰到毛細血管導致。當然,現在有學者以神經解剖學為基礎來闡釋針灸,我們只能說這是神經針灸,不是中醫針灸。
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,就像公路中的主幹大道和無數的錯綜小徑,“經脈為裡,支而橫者為絡,絡之別者為孫。”我們用到穴位主要就出自於十二正經,奇經八脈,經外奇穴。經脈是運行氣血的,“夫十二經脈者,內屬於臟腑,外絡於肢節”,可傳正氣,也傳邪氣,“夫十二經脈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,學之所始,工之所止也。”穴位固然重要,但找對經絡更重要,甚則定經不定穴。
我們用針刺療法時,並非僅醫痛證,更多內科或皮膚病也常會用針,譬如心悸,胸痛,胃脹,便秘,閉經,牛皮癬,濕疹等等,但這些病它不是痛,應該針哪裡。自古針灸就不僅僅是哪裡痛針哪裡,否則就將針灸簡單化,低級化,有阿是穴,但有更多其他顯效的方法,這就涉及到臟腑辨證,經絡辯證,再結合望聞問切,於八鋼辯證結合而確立治則治法。概括講一句,調動患者的氣來治患者的病,但複雜在涉及手法操作,經絡配合,主穴配穴,甚則一些民間顯效但脫離傳統學派的一些針灸方法,我們有機會再細說。
最後介紹下電針療法,即將針和電學相結合,作用於人體經絡腧穴。正如大家平素所見,醫師先落針,局部連電極線一條或多條,當電流開到一定強度時,患者有麻刺感,而刺激強度則以患者能耐受為宜,可見到針體跳動或肢體有節律的抽動。這類療法,確切講以針為主,電為輔。電針的發明之初期以西醫神經解剖學為基,按神經分步走向,加以電流刺激,從而矯正電磁學參數,在後期中外醫家的不斷研究實驗,20世紀50年代後逐步廣泛使用,主要有連續波,疏密波,斷續波。電針療法是一種治療方式,但不表示不連電針刺就無效或低效,這完全取決於醫師的辯證準確及操作水平,我們希冀是能夠更好的繼承老祖宗留下的瑰寶,畢竟,值得深入探索琢磨的精髓還有很多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